印度現任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及其領導的印度人民黨贏得第三個任期,該黨領導的執政聯盟在印度備受關注的全國選舉中以微弱優勢獲勝。然而,選情較預期更緊湊,為印度未來五年的發展方向帶來一些不明朗因素。消息拖累印度股市大幅下跌。
當地大選在4月開始,為期六週,印度人民黨在國會543個議席中贏得240席,少於市場預期的300席或以上,亦未達到取得簡單多數所需的272席。此數字亦低於印度人民黨在2014年及2019年選舉中分別取得的282席及303席。選舉結果意味著,印度在相隔十年後再度組成聯合政府。
印度人民黨原先預期本次選舉將會輕鬆超越2019年取得的議席,故該黨對此結果大為失望。該黨打著莫迪的旗號開展競選活動,但顯然其品牌效應已經逐漸減弱。
在等待新聯合政府組成、決定關鍵內閣職位人選以及7月份國家預算案之際,我們認為選舉結果將具以下潛在影響。
聯合政府可能拖慢決策步伐。莫迪從未曾領導聯合政府,故其必須大幅改變執政風格。
選舉結果可能削弱其任命技術專家官員的能力。新內閣的概況,以及非印度人民黨成員要求或接受的關鍵部門職位,將令我們更加清晰了解新政府的運作方式。我要強調的是,聯合政府並不一定意味著境況堪虞。事實上,自1989年起,印度由聯合政府領導,直至莫迪在2014年首次當選總理。在歷屆聯合政府的領導下,經濟、改革議程及市場均表現得相當不錯。
在新一屆議會中,印度人民黨可能難以推動不受歡迎但實屬必要的政策及改革措施。銀行私有化可能首當其衝。土地及農業方面取得進展的憧憬亦可能減弱。鑑於反對派將在議會中擁有重要話語權,推動毋須修改立法的改革及決策可能較為容易。政府及各機構的運作將受到更大制衡。
政策影響:財政政策可能放寬,與印度人民黨的核心意識形態背道而馳。印度農村地區面對的困境及全國失業問題是反對派的主要議題。對印度農村及貧困家庭的進一步財政支持將導致政府投資預算緊張及/或增加國家財政赤字。私人範疇的投資決策亦可能延後。儘管我預計上屆政府的大部分施政重點將會延續,但改革及政策措施的延誤或會窒礙製造業擴張。新一屆政府更加急需考慮就業及創造就業機會的問題。總理莫迪在選舉結果公佈後的首次講話中重申,新一屆政府將會延續上一屆政府的政策。
莫迪的總理職務會否被撤換?雖然有可能但似乎機會不大。在兩種情況下,總理將會換人。第一種是印度人民黨的聯盟夥伴要求換人,並由政治手腕更加靈活的人選接任。第二種是印度人民黨的聯盟夥伴退出聯合政府,轉為支持印度國民大會黨領導的聯合政府。目前看來,這兩種情況均不大可能發生。此外,莫迪仍然是印度最受歡迎的政治人物,整體支持率仍然甚高。印度人民黨執政十年後,成為議會單一最大黨,所佔席位超過國民大會黨領導的反對派聯盟。
是次選舉還有其他意外嗎?是次選舉最大的意外來自佔議會80席的北方邦。我原本預計印度人民黨能夠守住原有議席,亦很有可能增加議席。然而,該黨僅取得33席(在2019年及2014年分別為62席及71席)。
當地股市在一段升浪後可能出現波動。在新政府的內閣組成、重要官員人選及政策方向更趨明確前,市場或會反覆波動。現屆政府面臨的最大風險是:國民大會黨能否成功爭取印度人民黨盟友的支持。如果國民大會黨成功,可能使經濟議程變得混亂。
內閣組成應會在數週內自有分曉,而7月份預算案將是關於經濟政策方向的首批公佈之一。在此之前,中小型股可能繼續面臨沽壓,特別是依賴持續政府政策動力的行業。若以史為鑑,在新政府成立後,市場反應通常會立即逆轉,經濟增長及改革的路徑亦更加清晰。我預計市場揚升的整體趨勢將會持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