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信息

本網頁僅供香港金融中介使用。

 

個人投資者應瀏覽我們為香港 個人投資者而設的網頁, 機構投資者應瀏覽我們為香港 機構投資者而設的網頁. 若您正在尋找其他地點的資訊,請按此

 

透過點擊「接受」,您確認本人為金融中介,並已完全理解及接受法律與法規資料

Capital IdeasTM

資本集團投資透視

Categories
貿易
五個圖表剖析關稅
Jared Franz
經濟師
Robert Lind
經濟師

對於「關稅」一詞,許多人是在歷史課首次認識,我們亦對大蕭條及貿易保護主義政策的陰影記憶猶新。時至今日,關稅再次成為焦點,亦是美國總統特朗普貿易政策的關鍵。各界激烈爭論關稅可能對環球經濟產生的影響,以及如何導致市場急劇波動。


批評者認為關稅標誌著新一輪貿易戰的開始,最終將損害所有國家;支持者則認為這是美國嘗試減少長期貿易赤字的行動,並迫使其他國家減少自身的貿易保護主義措施。無論如何,環球貿易格局重整,反映世界地緣政治秩序有更大的轉變,而我們認為變化才剛剛開始。


為幫助投資者易於理解,我們撰寫這篇文章,就關稅提供指引,並闡釋其對經濟、市場及投資者的潛在影響。


1.何謂關稅?有何作用?


關稅實質上是對其他國家的進口貨品徵稅,在本國生產商面對外國生產商的競爭時提供保護,同時亦包括其他目的。


我們使用四格框架來理解關稅的動機及其對投資環境的影響。四個主要因素包括脫鈎、再平衡、談判及提供經費,均將影響關稅的發展,例如用作談判的關稅不太可能長時間維持,而涉及大規模脫鈎過程的關稅則可能會延續。


以四象限圖說明美國最近關稅措施的動機及影響。左上角標題為「脫鈎:轉移供應鏈及減少對若干國家的依賴」。就每個動機列明對國家及行業的潛在影響。預計此情境會產生持續而巨大的影響。可能受影響的國家/地區包括中國。受影響的行業可能包括科技、能源、工業材料、製藥、生物科技及飛機。右上角標題為「再平衡:減少貿易赤字及刺激國內生產」。預計此情境會產生中等、持續及好壞不一的影響。可能受影響的國家/地區包括中國、歐盟、日本、南韓、越南、印度、墨西哥、加拿大及巴西。受影響的行業可能包括汽車、鋼鐵、鋁、農業、食品、化工、消費電子產品、製藥、奢侈品、國防、能源及石油。左下角標題為「談判:透過經濟壓力創造談判籌碼,以實現政策成果」。預計此情境會產生短暫而輕微的影響。可能受影響的國家/地區包括中國、墨西哥、加拿大、歐盟、日本及拉丁美洲。受影響的行業可能包括汽車、鋼鐵、農業、消費電子產品、建築機械、礦產、國防、能源及半導體設備。右下角標題為「提供經費:產生收入,為國內預算重點項目提供資金」。預計此情境會產生持續而巨大的影響,並可能導致廣泛實施全面的關稅。受影響的行業可能包括消費品、汽車及工業,以及各行業的價格效應及利潤率壓力。

資料來源:資本集團、American Compass。截至2025年3月5日。

我們的基本情境預測是美國能夠抵禦貿易政策變動的影響,但增加關稅或會抑制經濟活動並推高進口價格。美國擁有規模、經濟韌力及龐大消費開支的優勢。不少企業亦加大在美國的投資,既包括本土企業,同時還有希望繼續在這全球最大經濟體開展業務的外國公司。


然而,貿易政策變動的不確定性已經開始影響企業及消費者的信心,並可能對美國經濟及市場產生負面影響。


對其他國家的影響同樣存在不確定性,尤其是嚴重依賴美國貿易的國家,例如墨西哥及加拿大對美國的出口約佔其國內生產總值20%至25%。至於大多數歐洲經濟體,對美國的出口約佔其國內生產總值2%至3%。如果美國加徵關稅,導致這些國家的出口下降及經濟增長放緩,屆時它們便可能會放寬宏觀經濟政策來抵銷負面影響。某些政府正果斷應對。以德國為例,當地政府大幅放寬其財政政策,並制定計劃來增加基建及國防開支,部分原因是為了減少經濟增長對出口的依賴。


2.為何美國的貿易赤字居高不下?


說到關於關稅的重要數字,不得不提及美國的貨品貿易赤字。在2024年,此赤字金額達1.1萬億美元,因為美國必須購買進口產品,美元強勢卻對出口構成拖累。美國自1970年代以來每年均錄得貿易赤字。


2024年美國貿易赤字飆升至接近紀錄高位

山形圖反映1974年至2024年9月30日美國的商品貿易赤字(以美元計),右欄為2024年美國主要貿易夥伴佔貿易赤字的份額。商品貿易赤字由1974年的2.73億美元逐步增加至2008年的8,650億美元。在2013年,商品貿易赤字曾短暫回落至7,138億美元,隨後逐步增加,最近在2024年錄得1.1萬億美元。在2024年,中國佔貿易赤字的份額約為2,850億美元。其次為歐盟的2,260億美元、墨西哥的1,740億美元,所有其他國家/地區的1,370億美元,越南的1,180億美元、加拿大的730億美元、日本的700億美元,南韓的630億美元。

資料來源:資本集團、美國經濟分析局。數值反映每年截至9月份的12個月總數。截至2024年9月30日。

經濟師認為,貿易赤字高企或許美國經濟強勁的跡象標誌,顯示民眾積極消費,但貿易赤字亦是關稅成為特朗普經濟議程核心的原因。其他國家對環球貿易的依賴遠高於美國,特朗普政府希望利用美國的經濟地位,以建立與貿易夥伴之間更平衡的關係。


然而,美國面對世界最大的經常賬赤字,對應的是流入美國的龐大外國資本。如果美國希望削減赤字,則可能意味著資本流入減少及美元走弱。


特朗普動用緊急行政命令來實施或取消關稅,令市場感到不安。過往美國政府亦曾在不同程度上採取關稅措施,但均遵循經詳細分析的法律程序,這使企業及持份者有更多時間來作出應對。無論是甚麼方式,關稅都可能代表美國轉為傾向孤立主義的政策,這或會對投資組合產生長遠影響。


3.關稅是否會導致通脹?


簡單來說,關稅是會導致通脹,但過程卻相當複雜。


若實施一次性的關稅,物價可能略為上升,但其後趨於平穩,更令人擔心的是可能爆發貿易戰,屆時關稅將逐年增加,繼而會引發長期通脹升溫,並造成加息的連鎖效應。


許多經濟師認為,關稅成本主要由消費者及願意接受以較低利潤率來銷售產品的公司共同承擔,一般估計30%至50%的成本將轉嫁至消費者,但如果是替代選擇較少的產品,比重會更高。近期研究顯示,2018年至2019年的關稅大多由美國消費者承擔。


在2018年1月,特朗普決定對進口的洗衣機加徵關稅,但乾衣機則不受影響,這是芝加哥大學許多經濟師及美國聯儲局經常引用的個案研究。研究發現,儘管美國國內製造商未被徵收關稅,但仍提高價格與競爭對手看齊。此外,製造商可能利用關稅來乘機提高乾衣機售價,或者將洗衣機關稅加幅分攤至乾衣機,導致乾衣機價格亦有所上漲。


在特朗普1.0的關稅政策下,家電價格一度上漲,其後靠穩

圖表反映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消費物價指數及零售商生產物價指數中家電的通脹率,顯示價格變化的對比更為明顯。從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零售商價格上漲13%,消費者價格則上漲6%。在下一年的2019年10月,零售商價格上升16%,而消費者價格僅上升1%。

資料來源:資本集團、美國勞工統計局、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零售商價格變動由生產物價指數中主要家電子類別的零售貿易部分代表。生產物價指數衡量國內生產者從其產出所得銷售價格隨著時間推移的平均變化。消費者價格變動由消費物價指數中的主要家電子類別代表。截至2019年12月15日。

受關稅消息影響,美元匯價亦有所變動。關稅上調一般會導致美元走強,原因是以外幣計價的進口產品需求下降;相反,限制關稅會拖低美元匯價,這是由於對外幣的需求增加。美元走強或有助抵銷消費者承擔的某些關稅相關成本,情況類似美國遊客出國旅遊時受惠於強勢美元。


4.何謂貿易互惠?貿易互惠如何發展?


表面而言,貿易互惠的概念非常簡單,那就是雙方徵收相同的關稅。


特朗普政府希望重新調整美國與其他國家之間的關稅,從而實現互惠。此舉違背美國長達75年的多邊貿易政策,並規避1947年《關稅及貿易總協定》(世界貿易組織的前身)的規則。


這項策略上的改變正在發生,因為美國現任政府認為,美國主要行業在海外銷售產品時面對強大壁壘,導致貿易平衡過度傾斜。以汽車為例,美國與歐盟之間的汽車銷售有利於後者。歐盟目前對在當地銷售的美國汽車徵收10%的關稅,而美國對進口歐洲汽車徵收的關稅為2.5%。


目前尚未清楚特朗普心目中的互惠是否包括許多國家對本地消費徵收的增值稅。這種稅項通常在各生產階段徵收,而美國的銷售稅則是在最終銷售時收取。許多經濟師指出,增值稅並非對進口產品徵收的稅項,因此不等於關稅。就歐盟而言,計入增值稅意味著實際關稅率將會提高至25%左右。


美國與大多數經濟體之間的貿易壁壘並不平衡

圖表顯示各進口國家/地區與美國的關稅率比較。就中國而言,美國對其貨品徵收的關稅平均為20%,而中國對美國貨品徵收的關稅平均為7.5%,關稅差距為12.5%,而其增值稅介乎6%至13%之間。就德國而言,美國對其貨品徵收的關稅平均為3.3%,而德國對美國貨品徵收的關稅平均為5.0%,關稅差距為1.7%,而其增值稅為19%。就日本而言,美國對其貨品徵收的關稅平均為3.3%,而日本對美國貨品徵收的關稅平均為3.7%,關稅差距為0.4%,而其增值稅為10%。就越南而言,美國對其貨品徵收的關稅平均為3.3%,而越南對美國貨品徵收的關稅平均為9.4%,關稅差距為6.1%,而其增值稅為10%。就台灣而言,美國對其貨品徵收的關稅平均為3.3%,而台灣對美國貨品徵收的關稅平均為6.5%,關稅差距為3.2%,而其增值稅為5%。就愛爾蘭而言,美國對其貨品徵收的關稅平均為3.3%,而愛爾蘭對美國貨品徵收的關稅平均為5.0%,關稅差距為1.7%,而其增值稅為23%。就印度而言,美國對其貨品徵收的關稅平均為3.3%,而印度對美國貨品徵收的關稅平均為17%,關稅差距為13.7%,而其增值稅介乎5%至28%之間。

資料來源:資本集團、羅兵咸永道、美國人口普查局、世界貿易組織。平均關稅率反映根據世界貿易組織2023年數據得出的最惠國平均適用稅率,下文另有說明者除外。加拿大、墨西哥及南韓均與美國簽訂自由貿易協議,因此不在本名單之列。中國對美國貨品徵收的平均關稅率並未包括報復性關稅。VAT指增值稅。1消費稅。2商品及服務稅。「關稅差距」一欄中向右延伸的柱狀代表較有利美國的關稅差距;向左延伸的柱狀則相反。只有與中國的關稅差距有利美國。截至2025年3月10日。

考慮到這些貿易談判都是「一對一」,因此細節才是重點。美國對中國、歐盟、加拿大及墨西哥等主要貿易夥伴加徵關稅,可能會收窄其貿易赤字,並透過加強美國企業相對進口產品的競爭優勢,刺激國內生產。


不過,這亦會招致報復,例如加拿大將美國的酒類產品下架。中國可能會禁止對美國出口重要礦物,減少購買飛機及農產品,並加強調查與中國有業務往來的美資公司,包括Apple、Starbucks及Tesla。


5.關稅在特朗普首屆政府帶來甚麼影響?


對於關稅成為焦點,投資者可能有似曾相識的強烈感覺。特朗普首屆政府為求達成類似的減少貿易赤字目標,亦曾對中國加徵關稅。此舉引發貿易戰,導致市場劇烈動盪,並成為新聞焦點,情況與現在如出一轍。


關稅是特朗普首屆任期的焦點

圖表顯示2018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初始投資1,000美元於標普500指數的價值。此金額升至1,257美元。圖表亦顯示,右側的年度消費物價指數自2018年1月31日的2.15%升至2018年7月的2.85%,其後於2018年11月回落至2.15%。消費物價指數在該水平徘徊一段時間後,於2019年12月收報2.32%。圖表亦列出該期間的主要新聞或事件,包括2018年1月22日特朗普對太陽能板及洗衣機徵收關稅;2018年3月23日開始對鋼鐵及鋁徵收廣泛關稅;2018年6月1日美國結束對歐盟、加拿大及墨西哥的關稅豁免;2018年6月22日至7月1日歐盟及加拿大採取報復措施;2018年7月6日為中美關稅的第一階段;2018年7月24日開始為美國農民提供補貼;2018年8月23日進入中美關稅的第二階段;2018年9月24日中美關稅的第三階段開始;2018年12月1日中美宣佈暫停互徵關稅;2019年2月24日押後上調關稅;2018年5月10日美國上調此前清單上對中國貨品的關稅率;2019年5月17日美國取消對加拿大及墨西哥的關稅;2019年5月30日美國對墨西哥徵收關稅以阻止移民入境;2019年6月1日中國提高報復性關稅;2019年6月7日美國取消對墨西哥的關稅;2019年8月1日美國宣佈對幾乎所有剩餘中國進口貨品徵收關稅;2019年8月17日特朗普推遲加徵汽車關稅的決定;以及2019年12月13日特朗普因預期與中國達成協議而取消12月份的關稅。

資料來源:資本集團、美國勞工統計局、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標準普爾。標普500指數的假設投資價值反映該指數於2018年1月1日至2025年12月31日期間的總回報。過往的業績表現並非未來業績表現的指標。截至2025年3月10日。

事後回望,關稅對通脹的整體影響不大,2018年及2019年的全年消費物價指數介乎1.50%至2.85%之間。2018年標普500指數下跌,2019年則大幅反彈,這兩年的表現均受到關稅以外的因素影響。


自從首次採取關稅措施至今,世界局勢已截然不同,疫情、俄烏戰爭及中東衝突的影響,乃至數十年來最大的通脹衝擊,均繼續波及經濟各個層面。鑑於特朗普政策不斷改變,關稅及削減聯邦開支如何影響增長變得更加難以確定。


在這些時期,投資者可以學到的是必須明白自己了解及不了解的情況,同時要知道關稅只是問題的一部分。專注於分散風險等投資原則,並在市場波動時維持投資,對於達成長線投資目標越趨重要。



Jared Franz為現任經濟師,擁有19年投資行業經驗(截至2024年12月31日)。他持有美國伊利諾大學芝加哥分校(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Chicago)經濟學博士學位及西北大學(Northwestern University)數學學士學位。

Robert Lind為現任經濟師,擁有37年投資行業經驗(截至2024年12月31日)。他持有英國牛津大學(Oxford University)哲學、政治學及經濟學學士學位。


我們的市場觀點

想獲得市場領先的投資見解?歡迎訂閲我們的電子通訊。

點擊「訂閱」,即表示您已閱讀並同意資本集團的 私隱權政策 及免責聲明。

過往業績並非將來業績的保證。投資的價值及來自投資的收入可升亦可跌,閣下可能損失部分或全部原投資額。本資料不擬提供投資、稅務或其他意見,亦不擬招攬任何人士購買或出售任何證券。

個別人士的陳述僅代表其截至發佈日的個人立場,不一定反映資本集團或其聯屬公司的意見。一切資料為所示日期之資料,除非另行訂明。某些資料可能從第三方取得,因此概不保證該資料的可靠性。

資本集團透過三個投資部門管理股票投資。該等部門獨立作出投資與代理投票決定。固定收益投資專家為整個資本集團組織提供固定收益研究及投資管理;然而,對於擁有股票特點的證券,他們僅代表三個股票投資部門的其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