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者對人工智能的熱潮席捲金融市場,未有降溫跡象。
半導體巨擘NVIDIA是領先人工智能晶片製造商,其股價今年上半年飆升150%,市值突破3萬億美元,一度成為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科技巨擘Microsoft、Amazon及博通(Broadcom)是人工智能發展中最知名的企業,這三家公司的股價也上升。
生成式人工智能有潛力提升整體經濟的生產力,顯然是所有人都應了解的重要概念。我們不僅要從生活方式及營運企業的角度來研究,亦要從投資的角度加以了解。
雖然我看好人工智能的長遠潛力,但我的經驗是,在股票如此大幅快速上升之時,投資者應抱持懷疑態度。上世紀90年代末步入科技及電訊業熱潮時,我是負責研究電訊公司的分析員。當時,投資者對互聯網革新經濟的潛力興奮不已。遺憾的是,投資者即時的熱情與隨後數年的實際經濟效益存在落差。
我亦因此汲取了非常重要的教訓。自此,互聯網對經濟活動產生重大影響,但回報並非立竿見影,投資者逐漸失去耐性。
在投資組合中考慮人工智能相關投資時,我會考慮以下四種風險。
1.投資者經常高估科技的短期影響
我們往往會高估科技創新短期內產生的影響,卻低估其長遠影響,原因可以用生產率J曲線來解釋。當引進一項科技時,公司及投資者對其變革潛力感到興奮,並大力投資於相關基建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