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信息

本網站僅供香港個人投資者選擇。

 

機構投資者應瀏覽我們為香港 機構投資者而設的網頁, 金融中介應瀏覽我們為香港 金融中介而設的網頁. 若您正在尋找其他地點的資訊,請按此

 

透過點擊「接受」,您確認已完全理解並接受法律與法規資料

Categories
醫療保健
醫療保健可引領新一輪牛市的四大原因
Christopher Lee
股票投資分析員
Diana Wagner
股票基金經理

在2022年上半年市場大幅波動期間,醫療保健是為數不多可供投資者避險的行業之一。


這或許並不令人感到意外,因為不論在市場波動期間或在任何經濟週期內,市場對醫療保健業的服務需求通常不會受到影響。事實上,在過往市場跌幅達15%或以上的八個時期,醫療保健均跑贏整體環球股票市場。


負責研究美國製藥與生物科技公司的股票分析員Christopher Lee表示,個別公司的前景確實看似好轉,而其中一些公司亦有潛力在未來幾年持續帶來具吸引力的投資機會。


持有美國哥倫比亞大學(Columbia University)醫學學位的Lee表示:「基於種種原因,自新冠疫情爆發以來,醫療保健一直是熱門投資領域。」他說:「首先,市場上有一些研發新冠疫苗及治療方案的生物醫藥公司可供投資。如今,在市場充滿陰霾的時期,亦有一些可受惠於本身防守型性質的公司。」


醫療保健是在跌市中表現良好的行業之一

資料來源:資本集團、FactSet、MSCI。包括MSCI ACWI全球指數行業在過往標普500指數總回報跌幅超過15%的八個時期的總回報。2022年熊市被視為當前,截至2022年6月30日,並包含在本分析中。本分析涉及的時期包括1998年7月17日至1998年8月31日;2000年3月24日至2002年10月9日;2007年10月9日至2009年3月9日;2010年4月23日至2010年7月2日;2011年4月29日至2011年10月3日;2018年10月3日至2018年12月24日;2020年2月19日至2020年3月23日;以及2022年1月3日至2022年6月30日。

Lee補充:「但其實還不止於此。」他說:「藥物研發、基因測序、數據收集及醫療保健服務供應等領域,正在加快創新步伐,因而推動靈活變通的企業發展,並為長線投資者創造入市機會。」


這都引申出一個問題:全球醫療保健公司會否在2020年代的十年間主導股市?


股票基金經理Diana Wagner表示:「每當熊市結束時,往往會出現新的市場領先股票。」她說:「我並不確定醫療保健業能否引領新一輪牛市,但據我所知,許多領先的醫療保健公司派發相對較高的股息,具增長潛力並持續加快創新步伐,並且仍能提供我認為具吸引力的估值。因此,我認為當中管理最完善的公司,有望成為新的市場領先股票。」


Wagner和Lee闡述我們或會進入醫療保健業黃金時代的四大原因,以及對投資者的潛在影響。


1.我們正處於藥物研發的黃金時代 — Christopher Lee


目前,我們處於生物科技與藥物研發的第三次大型創新浪潮的初期階段。在第一波浪潮下,傳統化學製品公司意識到他們可以使用化學製品治療疾病;而在第二波浪潮時則出現以蛋白質為本的療法,此類療法更具針對性,利用免疫系統來治療疾病。


我會將第三次浪潮稱為藥物的基因時代。我們的見解源於近年完成的基因測序,加上我們現已能夠快速處理大量數據,以及擁有可以更具體地介入患病過程的新介入治療及技術。這是一個振奮人心的時代。


近年獲批藥物數量有所增加

資料來源: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截至2021年12月31日。

我們開始嘗試治療多種主要疾病。舉例而言,經濟合作及發展組織的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全球超過6.5億成年人患有肥胖症,可說是世界上最普遍的健康風險。


與肥胖症相關、可危及生命的健康問題包括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腎衰竭等。此外,肥胖人士因患上傳染病(例如新冠肺炎)而出現不良後果的風險亦較高。數十年來,肥胖症被誤認為只是反映了患者的不良生活方式,但如今人們普遍將其視為一個較複雜的健康問題。


值得欣喜的是,領先的製藥公司已研發出新一代藥物,使患者的體重可減輕多達20%至25%,減重效果與減肥手術不相伯仲。這些藥物模仿人體自然分泌的荷爾蒙,令患者在進食後感到飽腹感。


諾和諾德(Novo Nordisk)和Eli Lilly將這類藥物用於治療二型糖尿病,並正在研發多種對大部分患者有明顯減肥效果的同類減肥藥。我並不喜歡使用「神藥」一詞,但上述藥物的確藥效顯著,不僅可以減輕體重,還有助控制糖尿病前期患者的血糖,並帶來其他潛在益處。我認為這類藥物將會改變全球代謝疾病的整體格局。


肥胖症是全球問題

資料來源:資本集團、世界衛生組織。最新數據截至2016年。

2.基因藥物研發帶來更快速的突破


過去幾年,投資者向生物科技與製藥行業投入大量資金。此舉推動了創新,從而形成未來多年我們將要仰賴的知識產權和專有技術。


其中一項關鍵發展,是在基因序列或「藍圖」層面上介入患病過程,這是較許多傳統藥物更進一步的上游技術。透過測序和數據處理,藥物研製企業可以運用基因療法等非常具體及精確的介入手段,移植正常基因取替缺失或有缺陷的基因,從而治療疾病。


為了快速研製出新冠疫苗,科學家在確定病毒後的幾天或幾週內已對病毒進行測序,然後利用該基因序列製成各種疫苗和信使核糖核酸(mRNA)。這個例子說明,對比以往透過進行大量實驗確定療法的方法,以某個病原體的基因為目標,便能夠迅速研製出有效藥物。

疫情成為促進創新的催化因素,將業界以往需要十年才能完成的工作,大幅縮短至兩年完成。這種新藥物研發方式的成功率可能更高,並有機會使更多藥物在更短的時間內面世。


另一項新興技術是核糖核酸干擾(RNAi)療法。該療法是一個天然生物學過程,對攜帶DNA指令生成新蛋白質的信使核糖核酸進行干擾,以調節基因表達(gene expression)。這對多種疾病都至為重要。


憑藉這些進步,未來十年可能會湧現大量治療疾病的新機會。當您找到一家有此實力的公司時,長遠而言這家公司也許會成為一項特殊的投資。


3.美國新興的管理式醫療模式改善醫療成效並降低成本 — Diana Wagner


我同意Chris的觀點,我們觀察到藥物研發領域掀起創新浪潮,不過我認為醫療保健服務亦正進入創新的新時代。當您研究目前美國多數醫生,尤其是基層醫療醫生的執業方式時,便會發現他們採用的是傳統的按服務收費模式,即是按照其服務量獲取報酬。所以,基本上若您病情越嚴重,他們提供的服務便會越多,能收取的費用也越多。


但目前,以UnitedHealth Group和Humana為首的公司及Agilon等新興公司,正在發展一些獎勵能維持病人健康及免於住院的醫生的經營模式。這實際上使基層醫療醫生從醫療保健架構的底層升至最頂層。


我認為這些經營模式是在實現醫療保健「終極目標」或「四重目標」過程中踏出的重要一步,這些目標包括醫療效果提升、病人滿意度提升、醫生滿意度提升及人均成本下降。


4.資本充裕的公司可為自身增長提供資金


加速創新時期可為具前景的長線投資創造機會。多年來,創新時常能夠提高公司盈利和投資回報。更重要的是,很多大型製藥公司資本充裕,資產負債表上坐擁大量現金,可為公司帶來機會,利用資金進行收購和執行其他策略,以實現業務增長。


全球製藥公司已為併購作好準備

資料來源:資本集團、FactSet、MSCI、Refinitiv Datastream、Refinitiv Eikon。上圖顯示MSCI世界指數製藥成分股的現金及短期投資總值,以美元計算。截至2022年6月30日。

在過去幾年,投資者把極為大量的資本投放在生物技術領域,為研發知識產權提供資源,預料日後能持續締造豐碩成果。在利率和資本成本雙雙上升的時期,資產負債表上留有現金十分重要。


歸根究底,創新是醫療保健業創造長遠價值的推動力。當然,並非每項創新都能成功,一些藥物會因為不獲批准或得不到市場接受而宣告失敗。但是,假如您發現一種獨一無二的創新產品或服務,它有可能成為一項持續多年的投資理據。這讓我非常振奮,因為它可以帶來真正的盈利及現金流。我認為有幾家醫療保健公司有望成為新一輪牛市的領導者。



Christopher Lee為現任股票投資分析員,負責研究美國製藥與生物科技公司。他擁有16年投資行業經驗(截至2023年12月31日)。他持有美國哥倫比亞大學(Columbia University)醫學學位,以及耶魯大學(Yale University)分子生物物理學及生物化學學士學位。

Diana Wagner 為現任股票基金經理,擁有23年投資經驗。她持有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Columbia Business School)工商管理碩士學位及耶魯大學(Yale University)藝術史學士學位。


了解更多
醫療保健
Biotechnology
醫藥公司

我們的最新觀點

相關觀點

過往業績並非將來業績的保證。本基金的價值及來自基金的收入可升亦可跌,閣下可能損失部分或全部原投資額。本信息不擬提供投資、稅務或其他意見,亦不擬招攬任何人士購買或出售任何證券。

本信息所包含的陳述是已識別身份的個別人士的意見及所信,不一定反映資本集團或其聯屬公司的觀點。除非另有說明,所有信息截至所示日期。某些資料可能從第三方取得,因此概不保證該資料的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