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醫療保健
醫療保健可引領新一輪牛市的四大原因
Christopher Lee
股票投資分析員
Diana Wagner
股票基金經理

在2022年上半年市場大幅波動期間,醫療保健是為數不多可供投資者避險的行業之一。


這或許並不令人感到意外,因為不論在市場波動期間或在任何經濟週期內,市場對醫療保健業的服務需求通常不會受到影響。事實上,在過往市場跌幅達15%或以上的八個時期,醫療保健均跑贏整體環球股票市場。


負責研究美國製藥與生物科技公司的股票分析員Christopher Lee表示,個別公司的前景確實看似好轉,而其中一些公司亦有潛力在未來幾年持續帶來具吸引力的投資機會。


持有美國哥倫比亞大學(Columbia University)醫學學位的Lee表示:「基於種種原因,自新冠疫情爆發以來,醫療保健一直是熱門投資領域。」他說:「首先,市場上有一些研發新冠疫苗及治療方案的生物醫藥公司可供投資。如今,在市場充滿陰霾的時期,亦有一些可受惠於本身防守型性質的公司。」


醫療保健是在跌市中表現良好的行業之一

資料來源:資本集團、FactSet、MSCI。包括MSCI ACWI全球指數行業在過往標普500指數總回報跌幅超過15%的八個時期的總回報。2022年熊市被視為當前,截至2022年6月30日,並包含在本分析中。本分析涉及的時期包括1998年7月17日至1998年8月31日;2000年3月24日至2002年10月9日;2007年10月9日至2009年3月9日;2010年4月23日至2010年7月2日;2011年4月29日至2011年10月3日;2018年10月3日至2018年12月24日;2020年2月19日至2020年3月23日;以及2022年1月3日至2022年6月30日。

Lee補充:「但其實還不止於此。」他說:「藥物研發、基因測序、數據收集及醫療保健服務供應等領域,正在加快創新步伐,因而推動靈活變通的企業發展,並為長線投資者創造入市機會。」


這都引申出一個問題:全球醫療保健公司會否在2020年代的十年間主導股市?


股票基金經理Diana Wagner表示:「每當熊市結束時,往往會出現新的市場領先股票。」她說:「我並不確定醫療保健業能否引領新一輪牛市,但據我所知,許多領先的醫療保健公司派發相對較高的股息,具增長潛力並持續加快創新步伐,並且仍能提供我認為具吸引力的估值。因此,我認為當中管理最完善的公司,有望成為新的市場領先股票。」


Wagner和Lee闡述我們或會進入醫療保健業黃金時代的四大原因,以及對投資者的潛在影響。


1.我們正處於藥物研發的黃金時代 — Christopher Lee


目前,我們處於生物科技與藥物研發的第三次大型創新浪潮的初期階段。在第一波浪潮下,傳統化學製品公司意識到他們可以使用化學製品治療疾病;而在第二波浪潮時則出現以蛋白質為本的療法,此類療法更具針對性,利用免疫系統來治療疾病。


我會將第三次浪潮稱為藥物的基因時代。我們的見解源於近年完成的基因測序,加上我們現已能夠快速處理大量數據,以及擁有可以更具體地介入患病過程的新介入治療及技術。這是一個振奮人心的時代。


近年獲批藥物數量有所增加

資料來源: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截至2021年12月31日。

我們開始嘗試治療多種主要疾病。舉例而言,經濟合作及發展組織的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全球超過6.5億成年人患有肥胖症,可說是世界上最普遍的健康風險。


與肥胖症相關、可危及生命的健康問題包括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腎衰竭等。此外,肥胖人士因患上傳染病(例如新冠肺炎)而出現不良後果的風險亦較高。數十年來,肥胖症被誤認為只是反映了患者的不良生活方式,但如今人們普遍將其視為一個較複雜的健康問題。


值得欣喜的是,領先的製藥公司已研發出新一代藥物,使患者的體重可減輕多達20%至25%,減重效果與減肥手術不相伯仲。這些藥物模仿人體自然分泌的荷爾蒙,令患者在進食後感到飽腹感。


諾和諾德(Novo Nordisk)和Eli Lilly將這類藥物用於治療二型糖尿病,並正在研發多種對大部分患者有明顯減肥效果的同類減肥藥。我並不喜歡使用「神藥」一詞,但上述藥物的確藥效顯著,不僅可以減輕體重,還有助控制糖尿病前期患者的血糖,並帶來其他潛在益處。我認為這類藥物將會改變全球代謝疾病的整體格局。


肥胖症是全球問題

資料來源:資本集團、世界衛生組織。最新數據截至2016年。

2.基因藥物研發帶來更快速的突破


過去幾年,投資者向生物科技與製藥行業投入大量資金。此舉推動了創新,從而形成未來多年我們將要仰賴的知識產權和專有技術。


其中一項關鍵發展,是在基因序列或「藍圖」層面上介入患病過程,這是較許多傳統藥物更進一步的上游技術。透過測序和數據處理,藥物研製企業可以運用基因療法等非常具體及精確的介入手段,移植正常基因取替缺失或有缺陷的基因,從而治療疾病。


為了快速研製出新冠疫苗,科學家在確定病毒後的幾天或幾週內已對病毒進行測序,然後利用該基因序列製成各種疫苗和信使核糖核酸(mRNA)。這個例子說明,對比以往透過進行大量實驗確定療法的方法,以某個病原體的基因為目標,便能夠迅速研製出有效藥物。

疫情成為促進創新的催化因素,將業界以往需要十年才能完成的工作,大幅縮短至兩年完成。這種新藥物研發方式的成功率可能更高,並有機會使更多藥物在更短的時間內面世。


另一項新興技術是核糖核酸干擾(RNAi)療法。該療法是一個天然生物學過程,對攜帶DNA指令生成新蛋白質的信使核糖核酸進行干擾,以調節基因表達(gene expression)。這對多種疾病都至為重要。


憑藉這些進步,未來十年可能會湧現大量治療疾病的新機會。當您找到一家有此實力的公司時,長遠而言這家公司也許會成為一項特殊的投資。


3.美國新興的管理式醫療模式改善醫療成效並降低成本 — Diana Wagner


我同意Chris的觀點,我們觀察到藥物研發領域掀起創新浪潮,不過我認為醫療保健服務亦正進入創新的新時代。當您研究目前美國多數醫生,尤其是基層醫療醫生的執業方式時,便會發現他們採用的是傳統的按服務收費模式,即是按照其服務量獲取報酬。所以,基本上若您病情越嚴重,他們提供的服務便會越多,能收取的費用也越多。


但目前,以UnitedHealth Group和Humana為首的公司及Agilon等新興公司,正在發展一些獎勵能維持病人健康及免於住院的醫生的經營模式。這實際上使基層醫療醫生從醫療保健架構的底層升至最頂層。


我認為這些經營模式是在實現醫療保健「終極目標」或「四重目標」過程中踏出的重要一步,這些目標包括醫療效果提升、病人滿意度提升、醫生滿意度提升及人均成本下降。


4.資本充裕的公司可為自身增長提供資金


加速創新時期可為具前景的長線投資創造機會。多年來,創新時常能夠提高公司盈利和投資回報。更重要的是,很多大型製藥公司資本充裕,資產負債表上坐擁大量現金,可為公司帶來機會,利用資金進行收購和執行其他策略,以實現業務增長。


全球製藥公司已為併購作好準備

資料來源:資本集團、FactSet、MSCI、Refinitiv Datastream、Refinitiv Eikon。上圖顯示MSCI世界指數製藥成分股的現金及短期投資總值,以美元計算。截至2022年6月30日。

在過去幾年,投資者把極為大量的資本投放在生物技術領域,為研發知識產權提供資源,預料日後能持續締造豐碩成果。在利率和資本成本雙雙上升的時期,資產負債表上留有現金十分重要。


歸根究底,創新是醫療保健業創造長遠價值的推動力。當然,並非每項創新都能成功,一些藥物會因為不獲批准或得不到市場接受而宣告失敗。但是,假如您發現一種獨一無二的創新產品或服務,它有可能成為一項持續多年的投資理據。這讓我非常振奮,因為它可以帶來真正的盈利及現金流。我認為有幾家醫療保健公司有望成為新一輪牛市的領導者。



Christopher Lee為現任股票投資分析員,負責研究美國製藥與生物科技公司。他擁有16年投資行業經驗(截至2023年12月31日)。他持有美國哥倫比亞大學(Columbia University)醫學學位,以及耶魯大學(Yale University)分子生物物理學及生物化學學士學位。

Diana Wagner 為現任股票基金經理,擁有23年投資經驗。她持有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Columbia Business School)工商管理碩士學位及耶魯大學(Yale University)藝術史學士學位。


了解更多
醫療保健
Biotechnology
醫藥公司

Our latest insights

相關觀點

Past results are not a guarantee of future results. The value of investments and income from them can go down as well as up and you may lose some or all of your initial investment. This information is not intended to provide investment, tax or other advice, or to be a solicitation to buy or sell any securities.

Statements attributed to an individual represent the opinions of that individual as of the date published and do not necessarily reflect the opinions of Capital Group or its affiliates. All information is as at the date indicated unless otherwise stated. Some information may have been obtained from third parties, and as such the reliability of that information is not guarante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