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pital IdeasTM

資本集團投資透視

Categories
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熱潮真的過熱?
Chris Buchbinder
股票基金經理

投資者對人工智能的熱潮席捲金融市場,未有降溫跡象。


半導體巨擘NVIDIA是領先人工智能晶片製造商,其股價今年上半年飆升150%,市值突破3萬億美元,一度成為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科技巨擘Microsoft、Amazon及博通(Broadcom)是人工智能發展中最知名的企業,這三家公司的股價也上升。


生成式人工智能有潛力提升整體經濟的生產力,顯然是所有人都應了解的重要概念。我們不僅要從生活方式及營運企業的角度來研究,亦要從投資的角度加以了解。


雖然我看好人工智能的長遠潛力,但我的經驗是,在股票如此大幅快速上升之時,投資者應抱持懷疑態度。上世紀90年代末步入科技及電訊業熱潮時,我是負責研究電訊公司的分析員。當時,投資者對互聯網革新經濟的潛力興奮不已。遺憾的是,投資者即時的熱情與隨後數年的實際經濟效益存在落差。


我亦因此汲取了非常重要的教訓。自此,互聯網對經濟活動產生重大影響,但回報並非立竿見影,投資者逐漸失去耐性。


在投資組合中考慮人工智能相關投資時,我會考慮以下四種風險。


1. 投資者經常高估科技的短期影響


我們往往會高估科技創新短期內產生的影響,卻低估其長遠影響,原因可以用生產率J曲線來解釋。當引進一項科技時,公司及投資者對其變革潛力感到興奮,並大力投資於相關基建建設。


新科技提升生產力的效果通常需數年時間才能顯現


線型圖顯示,在採用新科技初期生產力下降、然後急升、最後趨於平緩的情況。橫軸代表時間,縱軸代表生產力增長。該線形成兩條曲線。第一條曲線標記為「經衡量的生產力增長較低」,從左側開始升高然後向下傾斜,反映生產力下降或錄得負值。然後,該線繼續形成第二條曲線,標記為「經衡量的生產力增長較高」,而且明顯高於生產力軸的中點,並向右升至最高點。然後,該線下降至生產力中點,然後趨於平緩。說明文字解釋,發展初期生產力下降與資本及勞動力資源的投入同時發生,而曲線的上升部分則代表前期投資的無形收益。

資料來源:資本集團、麻省理工學院數碼經濟研究所(MIT Initiative on the Digital Economy)。生產率「J 曲線」圖顯示引進新科技對全要素生產力(TFP)可能產生的滯後效應。全要素生產力是衡量經濟總產出變化的指標,與資本投入或勞動力投入的變化並無關連,而是大約相當於科技變革的影響。

但是,適應提高生產力的新工具需要時間。當企業及個人正在學習及融入新科技,卻仍沿用舊流程時,新科技便可能會降低生產力。因此,實現有形經濟效益或許需要數年時間。


我相信十年後人工智能將全面改變我們的營商模式,但這並不意味著回報垂手可得,亦不代表採用人工智能就必定會令企業蒸蒸日上。這同樣是一個週期,其他創新週期所見的心理學及經濟學定律亦適用。


2. 資本投放速度將取決於結果


科技巨擘Microsoft、Meta、Alphabet及Amazon在人工智能基建方面投放數以百億計美元,其中大多數資本用於半導體及建設數據中心所需的其他材料。對於這些超大規模雲端服務商(互聯網及雲端平台的領先供應商),若要維持如此巨額的開支,我預計這些公司將希望能實現切實的投資回報,即收入進賬,最終帶來利潤增長。


科技巨擘現時大力投資於人工智能及其他資本項目


棒形圖顯示2014年至2025年Alphabet、Amazon、Meta及Microsoft佔標普500指數總資本支出的百分比,其中2024年及2025年的預測基於分析員普遍估計。有關百分比為2014年4%、2015年4%、2016年5%、2017年7%、2018年10%、2019年11%、2020年16%、2021年19%、2022年19%及2023年16%。估計2024年為22%,2025年為23%。

資料來源:資本集團、FactSet、標準普爾。「大型科技公司的總資本支出比例」代表Alphabet、Amazon、Meta及Microsoft 的總資本支出佔標普500指數成分公司總資本支出的百分比。數據截至2024年6月30日。

人工智能會在未來一兩年內帶來回報嗎?我預計對一些公司來說沒有問題,但許多其他公司則並非如此。對於股價已經反映未來人工智能相關增長預期的公司,過程中難免會出現一些挫折。


這種情況似曾相識。市場及公司非常熱衷於某一增長機遇,並斥巨資追逐這個機會;就此而言,這意味對人工智能相關基建大舉投放資本。當市場改變想法,認定上述舉動並不明智時,這些公司遲早會陸續開始削減開支。這並非目前投資者對人工智能相關投資抱持的心態,但當市場改變想法時,這種心態最終會充斥整個行業,相關開支亦會相應減少。


事實上,2022年一批積極投放資本的領先增長型企業受壓,原因正是由於未能實現投資回報。值得一提的是,Facebook母公司Meta就此表示2023年是效率之年,並大刀闊斧地削減開支。


現時,我認為大型科技公司依然秉持這種效率精神。我預計,這些公司在投資及利潤取向方面較以往更加嚴謹,最終將在人工智能相關開支上展現紀律性。若然如此,資本支出或會趨於平緩,但未來數年的利潤及利潤率可能會帶來驚喜。


3. 資源制肘或會進一步減慢人工智能發展


建設人工智能基建需要大量資源,尤其是人才,不僅包括生成式人工智能所依靠的基礎模型的開發人員,亦包括熟悉如何在企業中運用此類技術的人才。人工智能還需要大量電力來支持其數據中心運作。


因此,能源需求不斷飆升,對電網構成壓力。超大規模雲端服務商已轉向核能供應商 來滿足其巨大的電力需要。今年3月,Amazon收購Talen Energy的一個數據中心,以期從賓夕凡尼亞州附近的Talen發電廠中獲得核電供應。去年6月,Microsoft與Constellation Energy達成協議,為前者位於弗吉尼亞州的一個數據中心提供核電。


面對潛在的發電產能限制,未來數年人工智能數據中心未必如某些預期般快速增長。


4. 泡沫可能會帶來痛苦


人工智能發展已進入泡沫階段?我不知道,但此階段可能正日益迫近。正如前文所述,上世紀90年代後期擔任電訊業分析員的經歷,讓我親身見證了科技及電訊股泡沫的擴張及爆破,因此我深知市場週期的下行階段有多痛苦。我也知道,縱使大部分長期承諾最終得以兌現,但週期性現象往往仍會發生,1990年代及2000年代的互聯網如是,當前的人工智能亦如是。


有別於上世紀90年代的科網股泡沫,近期科技股的漲勢得到盈利增長的支持


折線圖比較標普500指數資訊科技業兩個時期的遠期市盈率,分別是截至2000年2月29日止24個月(即緊接科網股泡沫爆破前)及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24個月。X軸代表每段期間結束前24個月的時間。縱軸衡量10倍至70倍的遠期市盈率。科網股泡沫時期的市盈率追蹤線從26.7倍開始,於期末前數日達到64.4倍的高位。較近期市盈率的追蹤線從20.0倍市盈率開始,於期末前五個月達到34.1倍的高位,然後出現波動,期末時為33.0倍。

資料來源:資本集團、FactSet、標準普爾。標普500®資訊科技指數由納入標普500指數且歸類為全球行業分類標準®資訊科技業的公司組成。遠期市盈率代表股票價格與遠期12個月市場普遍預期的每股盈利估計之間的比率。科網股泡沫前兩年指截至2000年2月29日止24個月。過去兩年指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24個月。

需要清楚指出的是,當前的人工智能熱潮有別於上世紀90年代的泡沫。首先,NVIDIA及其他科技巨擘最近數季錄得強勁的盈利增長,並且較2000年的龍頭股擁有更多估值支持;但我預期,在未來12至24個月內的某個時候,經濟增長將停滯不前,屆時我們會感到失望。儘管個別龍頭人工智能概念股延續強勁的走勢,但未來有可能大幅回落。更重要的是,在重大創新週期開始時,我們未必一定清楚哪些公司將成為長期贏家,因此投資者必須留意風險。


即使人工智能實現對其潛力最樂觀的預期,投資者仍有可能在過程中承受不少損失。當2000年科技及電訊股泡沫爆破時,許多公司倒閉,其他公司的市值亦持續大跌;部分公司需要多年時間方可復原。上世紀90年代後期,互聯網的網絡硬件及電訊設備製造商思科系統(Cisco Systems)股價飆升,成為標普500指數中市值最高的公司。市場泡沫爆破後,隨著電訊公司削減開支,思科系統股價暴跌近80%,至今尚未回復到當時的高位。


重點


目前我們正身處人工智能熱潮高漲的時期,但我並非質疑這種情緒。我認為人工智能的發展將會備受矚目,而且舉足輕重,但在現時市場週期的階段,投資者應審慎選股並仔細審視風險。



Chris Buchbinder為現任股票基金經理,擁有28年投資經驗(截至2023年12月31日),他持有美國布朗大學(Brown University)經濟與國際關係學士學位。


我們的市場觀點

想獲得市場領先的投資見解?歡迎訂閲我們的電子通訊。

點擊「訂閱」,即表示您已閱讀並同意資本集團的 私隱權政策 及免責聲明。

過往業績並非將來業績的保證。投資的價值及來自投資的收入可升亦可跌,閣下可能損失部分或全部原投資額。本資料不擬提供投資、稅務或其他意見,亦不擬招攬任何人士購買或出售任何證券。

個別人士的陳述僅代表其截至發佈日的個人立場,不一定反映資本集團或其聯屬公司的意見。一切資料為所示日期之資料,除非另行訂明。某些資料可能從第三方取得,因此概不保證該資料的可靠性。

資本集團透過三個投資部門管理股票投資。該等部門獨立作出投資與代理投票決定。固定收益投資專家為整個資本集團組織提供固定收益研究及投資管理;然而,對於擁有股票特點的證券,他們僅代表三個股票投資部門的其中之一。